发布时间:2023-04-28 浏览量: 次 来源:
近年来,全省广大离退休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关注群众所思所盼,踊跃参加“银发生辉·银龄行动”,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基层治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涌现出一批事迹突出、精神感人的先进典型,受到了广泛赞誉。经过各级各单位遴选推荐和综合评审,共推选产生20名全省第二届“最美老干部志愿者”、10个“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团队”和10个“最佳老干部志愿服务项目”。为组织引导老同志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广泛宣传老干部发挥作用感人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将他们的事迹和经验简要摘录,供全省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广大老同志学习借鉴。
全省第二届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团队
银发建功践初心 美若红“邺”展风采
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文体社区银发互助队成立于2016年,30名志愿者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成立以来,在社区党委、二级支部的指导帮助下,以“文体益家”工作站为服务阵地,成立爱心厨房、巧手织娘等志愿服务团队,形成“自主探访+主题慰问+个性化服务”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共管、共帮、共享、共访、共联”机制,通过银发互助的形式,常态化开展结对帮扶,近6年来重点帮扶社区高龄老人31人,提供各类服务1000多次,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好评。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用一颗温暖、关爱、赤诚之心,怀着“助人自助,乐人乐己”的志愿者情怀,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切实营造传递友爱、共襄善举、守望相助的社会风气,为助力基层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银发力量。
晴晖志愿行 银发映初心
无锡市老干部“晴晖”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于2008年,由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协会389名志愿者组成。团队结合老同志优势特长,组建了“大爱润新生”“文化传承”“助老上网”“环保卫士”志“护苗成长”“幸福留影”“乐享健身”7个特色分队,按照“党建+志愿+活动”模式,通过“三进三送”、主题帮教、助老上网、传统教育、文明创建、志愿环保、社区养老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送祝福进万家”义务写春联、“助老上网”电脑知识培训、“大爱润新生”妇教所主题帮教、“环保志愿行”主题实践、“银领成长·初心学堂”关心下一代成长等志愿服务活动279次,服务时长872小时,服务15345人次,充分展现了“晴晖”志愿者“退休不褪色”的奉献精神。
“家”文化营造“好”社区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永定社区“银发生辉”志愿服务队,由50多位老同志组成,人均年志愿服务超100小时,其中:理论宣讲团宣讲党的理论方针、开展读书分享、组织培训讲座,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给社区居民;“阳光议事厅”主动做好居民与物业、社区之间的沟通桥梁,解决社区车位摇号、早晚高峰小区车辆出行、杜绝高空抛物等问题;阳光林文体服务中心有春之声合唱队、夏之雨文体队、秋之韵舞蹈队、冬之恋健身队等20多个文体小组,引领社区居民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四点钟学校”由志愿者组建,帮助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为孩子们准备点心、辅导功课。疫情防控期间,志愿者们协助网格员完成全社区16轮、计20多万人次的核酸检测任务。
精心打造“金”字招牌 用心做好“爱”字文章
金阿姨志愿服务队是在苏州市姑苏区退休干部金秀华同志的倡议带领下成立的,自2006年8月成立以来,本着“困难群体需要什么,我们的服务就是什么”“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金阿姨”的服务宗旨,针对不同困难群体的不同需求,围绕物质帮扶、精神济困等方面,策划开展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的援助活动。17年来,在金秀华的示范引领和感染带动下,服务队志愿者从成立之初的6名发展到目前的340余名,先后推出40多项志愿服务系列项目,为辖区弱势群体解决了许多现实困难。他们热心公益、扶危济困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级表彰1个,省级表彰2个,市级奖项十余项,成为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春风吹过花正红 霜桥晚晴见真情
2009年,如东县双甸镇成立“霜桥晚晴”志愿服务队,开展“小老人”帮扶“老老人”的志愿服务,包括“六一六助”:每天一次敲门行动,每周一次上门服务,每月一次志愿者小组会,每季度一次集中交流,每年一次生日祝福,每年一次总结提升,助学习、助家政、助医疗、助生活、助慰藉、助诉求。结合敲门行动为“老老人”打扫卫生、洗晒衣被、提供就医服务、开展谈心交流,定期给行动不便的老同志送学习资料、送理论宣讲。14年来,先后有40多位志愿者为150多名80岁以上的失独、孤寡、空巢“老老人”送去关爱。影响带动周围党员群众、爱心企业自发参与志愿服务,新华社、《半月谈》、《南通日报》等媒体先后采访报道,活动规模、社会影响、示范效应进一步增强。“小老人”帮扶“老老人”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快板声声传乡野 银发宣讲润民心
“中国好人”张同祥老干部志愿者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在原“百姓名嘴”工作室基础上重新组合创建,由38名“五老”和部分离任村干部组成。工作室以银发宣传为主,常年行走在乡村田野,开展理论、政策、法治、科普等宣讲。工作室创作400余首快板段子,说大政方针,讲百姓故事,开展宣传900多场次,受众人数达50万人次。他们还将快板文艺宣讲词汇编成集,印发近万册,免费赠送给村民,将党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贡献银发力量。近年来,工作室积极开展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凝聚更多人加入宣讲志愿服务队伍,在开展疫情防控、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全民阅读、文明创建、崇尚科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田间地头说快板”被评为盐城市十佳文明新事,工作室负责人张同祥来获评“江苏省群文骨干”“江苏好人”“中国好人”等。
“四老”燃余热 “银龄”耀古城
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树人苑社区“四老参谋”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7年10月,共有离退休志愿者73人。在队长蔡强的带领下,志愿服务队动员辖区内老专家、老党员投身为民服务的“银发智库”,巧用众人智慧,会诊小区难题。大力推行“需求”“项目”“服务”三张清单。以上门问需、发放连心卡片、线上咨询等方式,广泛收集小区居民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问题,梳理出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四老参谋”志愿服务队每年牵头领办10件民生实事,在居民自治实践中传帮带,提炼出“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参、民事民乐”自治模式,成为社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四民工作法”,积极为民排忧解难,在居民自治实践中发挥传帮带、行动队作用。
传承“以宏慈善” 传扬银龄风采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秉承“大医精诚 以宏慈善”院训,弘扬“奉献、互助、友爱、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吸纳92名老同志加入,建立生活互助、文体协调、健康义诊、导医服务等4个志愿服务小组,服务总时长达12000小时。32名志愿者牵头成立32个互助小组,联系服务90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组长每天通过微信群、QQ群、电话等方式,对老同志嘘寒问暖,提供帮助。7个文体兴趣小组带领大家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义诊小组发挥医学专业特长,定期走进乡镇社区、养老院进行健康科普和义诊,惠及2500人,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好评。导医小组在门诊提供指引疏导、自助设备辅导、应对突发事件等志愿服务,为本院职工提供暑托志愿服务等,用专业知识及热情服务赢得大家的一致称赞。
银发到乡村 绿野焕春晖
省农科院老科协志愿服务团队有会员346人,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60%,涉及粮油、蔬菜、果树、畜牧、植保、土壤环境、农业经济与信息等专业,老同志的专业优势明显、综合素质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农业农村,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人已离岗,但心系“三农”,是老同志服务“三农”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团队在全省16个县(市、区)开展科技服务、对接帮扶活动,扶持创业项目100多个,推广农业科技新成果、新品种300余项。团队还积极组织银发专家、老科技工作者,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助力产业扶贫等形式,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推动乡村振兴繁荣,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受到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的欢迎和好评。2014年至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老科协先进集体、2015年至2019年获江苏省老科协优秀老科技工作者之家等荣誉。
仁医银发为人民 夕阳最美献真情
近年来,省人民医院聚力打造“仁医银发志愿服务队”品牌,服务病患、奉献社会、彰显作为。党员志愿队、医疗专家志愿队、夕阳红志愿队、银发讲堂志愿队和艺术文化志愿队五支队伍形成工作合力,尽展“银龄”风采。强化顶层设计,拓宽服务维度,将银发志愿服务与主题党日紧密结合,五年来持续开展40多场主题党日,服务惠民上万人次,将党旗始终飘扬在基层一线。发挥组织优势,拓深服务内涵,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寄语百年”老专家专访等多种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突出医疗专长,拓展服务渠道,深入开展“银发生辉·银龄行动”,五年来共有212人次以健康咨询、带教查房、举办讲座、师徒结对、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开展志愿服务,老同志热心公益蔚然成风,凡人善举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