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发典型

你的位置: 首页-银发典型

全省第二届老干部志愿服务“最美系列”事迹简介(四)

发布时间:2023-05-05    浏览量: 次    来源:

近年来,全省广大离退休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关注群众所思所盼,踊跃参加“银发生辉·银龄行动”,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基层治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涌现出一批事迹突出、精神感人的先进典型,受到了广泛赞誉。经过各级各单位遴选推荐和综合评审,共推选产生20名全省第二届“最美老干部志愿者”、10个“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团队”和10个“最佳老干部志愿服务项目”。为组织引导老同志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广泛宣传老干部发挥作用感人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将他们的事迹和经验简要摘录,供全省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广大老同志学习借鉴。

全省第二届最佳老干部志愿服务项目

以文化人   用爱护航

2012年12月,南京市秦淮区双塘街道退休党员孙汉中在弓箭坊社区免费开办《弟子规》学堂,通过提供亲情沟通、监护辅导、心理辅导、学业辅导等服务,传播国学经典文化,用爱护航青少年成长。2018年1月,双塘街道全面启动“爱满双塘”社区《弟子规》学堂方程式,将《弟子规》学堂全面复制推广到10个社区,同时广泛吸纳志愿力量加入,强化项目运作,倍增项目效能。2019年增设《智慧父母》学堂,向社会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0余年来,学堂共开班3300余期,受众13000余人次,帮扶困难青少年300余名,有12人被评为“南京美德少年”,其中2人被评为“江苏好少年”。

“银发乡贤”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徐州市贾汪区耿集乡贤协会于2015年7月注册成立,专项开展“大调解”志愿服务。团队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员为骨干、以各村(社区)乡贤老同志为主力组成的社会群体,现有62人,平均年龄67岁,目前已构建1个“乡贤工作室”、13个“乡贤站点”、164个“乡贤之家”的三级乡村调解体系,形成“用老百姓法儿,平老百姓事儿”的乡村特色调解法,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起,成功率达96%。近年来,聚焦乡村群众法治观念淡薄的实际,从单纯的调解矛盾向教化育人过渡,围绕乡贤调解化矛盾、红白理事树新风、政策宣讲传党音等方面,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耿集乡贤大调解”志愿服务项目,唱响乡村和谐大戏。

银发医疗大篷车   走进基层送健康

东海县“银发医疗大篷车”志愿服务队于2021年1月成立,是东海县委老干部局为充分发挥老干部老专家的医疗优势,联合县级医疗机构以“银发医疗大篷车”的形式,组织离退休医务人员开展不忘初心、发挥余热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以关注农村医疗、关心农民健康为出发点,把以往分散、单一、短期的各类义诊、咨询服务等活动,汇聚集中为系统、综合、长期、有组织的大型活动,现已发展为东海县健康服务的特色品牌。10多年来,“银发医疗大篷车”已走遍全县21个乡镇(街道、场)346个行政村,为超过10万名患者提供免费医疗志愿服务,为农村群众节省检查费500余万元,免费发放药品100余万元,减免诊疗费用200余万元。“银发医疗大篷车”志愿服务项目由原来的偶尔下村转变为常态化到村,变远距离求医为家门口就诊,受到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偏远乡镇农民的真心欢迎,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摆摊吆喝“赶大集”   服务群众到家门

盱眙县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赶大集”项目启动于2021年3月,项目立足“入乡随俗”实践导向,协调人社、卫健、政法、教育等16个职能部门,创新推出健康义诊、法律援助、家庭教育指导等19项惠民服务,组建“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队38支,吸纳老干部、老教授、老专家547人加入。按照“13+N+1”,即“全年13个镇街全覆盖、选择N项服务内容、镇街配套1个服务项目”的模式,集中组团赴基层“摆摊卖菜”18场次,各支部联动开展志愿服务近百次,在全县范围内现场服务人群2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份。2022年,协同组织省市县银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服务基层发展”活动,受到群众广泛欢迎,被《中国老年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   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扬州市关工委“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项目始于2019年,已吸纳1003名离退休干部志愿者参与。项目围绕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年均举办法治讲座1500多场次,听讲青少年近80万人次;建立4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受教育人数达5万人次。开展青少年法律知识学习竞赛活动,有近47万人次参加答题。持续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连续多年开展“法治课间餐”活动,入选省委深改办《江苏基层改革案例精选》,并被《人民日报》《检察日报》等30多家媒体报道。成立全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联席会议,组织老同志结对失足、失管、失学、失业、失亲等“五失”青少年,开展“结对帮教、引领人生”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推开的“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建设活动中,全市1368个社区(村)中98.4%实现零犯罪、97.8%实现零受害。

银发先锋辉映蓬勃青春   红色基因闪耀夺目光芒

镇江市银发生辉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于2019年,负责全市银发生辉志愿服务牵头组织指导工作。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镇江市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委发起,市银发生辉志愿服务总队牵头,联合镇江市社会儿女公益服务社等社会力量共同实施“凝眸华章——百名大学生对话百位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项目。该行动通过300名大学生面对面采访、对话100名“银发先锋”,聆听老一辈历经战火硝烟的人生故事和不忘初心的奋斗历程,零距离感受他们将个人命运和祖国发展紧密相连的坚定信仰,感受他们立足本职、奋力拼搏的人生智慧,感受他们老有所为、继续奉献的高尚情操,充分展现了“银发先锋”激情岁月,记载了“银发先锋”为党和国家作出的杰出贡献,弘扬了“银发先锋”爱党爱国的坚定信仰。经过行动各方协同配合,全力推进,共推出图文并茂的人物专访100篇,并结集出版《凝眸华章》一书。

银心向党聚合力   服务大局“兴作为”

兴化市“银发三长”(河长、路长、网格长)志愿服务队以“扮靓美好城市·服务社会发展”为目的,按照“就近、便利、灵活”的原则,在“家门口”深度开展环境保护、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网格巡查等工作。3628名“银发三长”志愿服务范围覆盖全市197条镇(村)级河道、145条城乡道路、412个村(社区)网格,组织巡河巡路、网格服务1237次,助推民生“微实事”1081件(次),协助解决各类问题305个,累计受益人数达31600多名。总结推广“银发网格长”五员工作法、“在职+银发+民间”河长工作模式、“银发路长”五步工作法等,积极创建城管局“银发路长志愿服务驿站”、大垛镇“银发河长工作中心”和昭阳街道“银发网格长工作室”等品牌,全面形成市、乡镇(街道)、社区三级志愿服务网络,精准凝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银发力量。

夕阳照乡野   银发助青丝

泗洪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深入实施离退休干部助力青年农民创业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引导老同志积极投身关爱青年农民创业工作,促进乡村振兴。在全县19个乡镇(街道)设立关爱工作站,常态化为创业青年农民提供指导;选聘89名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银发人才,组建关爱指导团,开展结对帮扶,协调解决土地等难题240余个;开办“致富讲堂”,围绕农作物栽培、水产(畜牧)养殖等专题,为5000余名青年农民开展技术培训;配备“扶持套餐”,参与制定《泗洪县富民创业担保贷款暂行办法》《泗洪县创业补贴政策实施细则》,在创业补贴、场地租金、贷款担保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500余万元,补贴资金110余万元,已相继培养出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杰出创业青年农民55名,带动就业4000余人,创建专业合作社146个,建成高质态的家庭农场36个。

致力老字号传承保护   促进民族品牌创新发展

省商务厅“江苏老字号”志愿服务项目紧紧依托省、市“老字号”企业协会,致力于促进老字号企业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借助举办老字号创新发展大会、老字号百年品牌高峰论坛、老字号掌门人(传承人)业务培训,以及政策宣讲、调查研究等,搭建起老字号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老字号企业之间沟通和联系的平台;积极提升老字号的品牌影响力,启动走近老字号系列宣传活动,通过人物访谈、制作老字号丛书、拍摄图文资料、参与社会公益等形式,联合线上线下媒体,共同说好老字号故事,擦亮老字号招牌;助力老字号发展培育新动能,指导举办、协办“老字号嘉年华”“老字号合集”“年货节”等活动100多场,参展企业500多家(次),推动江苏老字号激发新动能,焕发新活力。

苏电银发先锋   点亮万家灯火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退休职工缪恒生等老同志发起的“电亮心灯·电暖万家”志愿服务项目,在扶贫帮困、捐资助学、防疫抗疫等方面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用小善写就大爱。该项目实施以来,为困难群众排除用电隐患1300多起,免费更换电线、插座、节能灯等价值8000多元,受到群众的高度赞许。此外,老同志们还关注失学学子,将捐资助学作为志愿服务重点工作,先后资助多名困难学生,让他们有了重返校园的机会。近年来,该项目团队先后荣获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中国好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服务项目获评第五届“江苏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