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19 浏览量: 次 来源:江苏理工学院离退休工作处
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离退休工作处、离退休党工委获批了省委老干部局2021年度老干部工作创新重点项目,项目名称为开展“岁月如歌”老年人精神慰藉援助服务项目。按照实施方案,项目组已经超额完成了全部计划内容,包括启动仪式、社区老年人“智慧手机”辅导班(上半年第1期,下半年第2期)、长者缅怀往事小组,结合建党百年,举办了“读懂中国——讲述入党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我看建党百年新成就”“回望百年路,助力新征程”等主题读书、沙龙走进社区活动,在社区组织开展了“认识情绪ABC”社区老年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发起了“我眼中的志愿服务结对老人”的主题征文,评选后优秀征文并汇编成册等。
“岁月如歌”老年人精神慰藉援助服务项目,从3月份实施到11月份结项,项目团队直接服务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荆川里社区、锦阳花苑社区老年人、江苏理工学院离退休教职工达到996人次,社区老年人满意度高,干部群众对项目评价认可度高,社会影响力大。
一、主要做法
组织项目启动仪式暨“读懂中国”主题沙龙活动。3月22日,“岁月如歌”老年人精神慰藉援助服务项目在钟楼区永红街道锦阳花苑社区正式启动,副校长谢忠秋,离退休处处长、离退休党工委书记刘凯及相关人员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后随即举办了“读懂中国”——讲好入党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沙龙活动,江苏理工学院“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蒋承灯以及老党员钱季新、金玉章,社区老党员、志愿结对服务对象代表陆仲林等与参加座谈的大学生、社区青年讲述初心故事,分享感恩建党百年的家国情怀。中国老年杂志社微信公众号、省委老干部局网站均给予了相关报道。
举办两期“智慧助老”手机班。上半年3月20日-6月21日,与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荆川里社区合作开办了社区老年人“智慧手机使用辅导”班已完成预定目标。辅导内容包括学习拍照拍视频、制作海报拼图、建微信群聊天、下载或卸载app、拍发抖音等,对有需要的老年人辅导网上支付,学会购买日用品等。每周六下午1小时,持续三个月,共12次课,平均每次有40位社区老年人参加。实际辅导社区老年人超过480人次,参与社区老年人手机班辅导的志愿者和义工超过50人次,常州电视台跟踪拍摄手机班上课情况,相关新闻报道在4月29日在常州手机台播出。下半年应社区老年人要求,9月25日-12月,又组织了第2期“智慧助老”手机班,辅导内容做了升级,学习支付、就医挂号、打的出行等,志愿者制作教学ppt课件及视频,满足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学习的需求。5月,在社区手机班的基础上,项目组还整合资源,与学校老科协合作申报了常州市科协软课题1项,10月提交的结项研究报告《常州市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情况调查研究与策略建议》通过了常州市科协专家组的评审,予以立项。项目组还提交了一份关于“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方面”的书面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组织志愿结对上门服务。3月20日起,20名江苏理工学院大学生与社区20名老年人结对,两名大学生一组,一组结对两名老年人,不定期预约后上门陪伴聊天,提供精神慰藉援助志愿服务,整个服务期间已完成上门服务4-5次,服务内容记录在志愿结对援助服务档案本中。各组志愿者服务进展顺利,很受结对老年人的欢迎,结下了深厚友谊。截止11月1日,已累计完成上门服务120人次,志愿者们服务感受体会很深,觉得倾听不一样的人生故事和陪伴老年人很有意义。常州社区网、常州公益助学联合会微信订阅号多次报道了大学生志愿结对服务侧记。下半年受省内疫情及常州市疫情影响,9月份延迟开学、11月初校园再次封闭管理等因素,结对志愿者上门服务次数略受影响,但志愿者们通过视频、电话、微信等方式与结对老人保持着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提供多种方式的精神慰藉服务。10月份,项目组发起了“我眼中的志愿服务结对老人”征文,共收到志愿者撰写的征文16篇,邀请专家评选出优秀征文一等奖6篇、二等奖10篇,发放证书,优秀征文汇编成册,供传阅。11月初,援助服务项目结项前,项目组组织主题沙龙,邀请指导老师、志愿者交流总结、分享援助服务心得体会。
开展长者缅怀往事小组。5月13日-6月21日,在钟楼区永红街道锦阳花苑社区已完成“岁月如歌”社区老年人缅怀往事小组活动,持续六周,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自愿报名的17位社区老年人参加了“缘分天空”“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我珍藏的老照片”“我走过的地方”“人生多重奏”“回顾与展望”等六个主题的小组活动。六次小组活动结束,老年人依依不舍,项目组特意制作的小组活动回顾美篇,一张张精美的图片配上感人的文字,帮助老年人回顾过去一个半月相处的点点滴滴,目前点击率已超过800人次。
组织专题调研座谈会暨读书会活动。4月23日,组织召开“我看建党百年新成就”专题调研座谈会暨第19期公益读书会,常州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赵忠结合自己党史学习教育心得,分享建党百年新成就的感受,要珍惜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新生活。63年党龄的老党员周怀斌讲述70年前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保家卫国的故事。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董存田、二级关工委老同志们结合座谈会主题谈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解,寄语青年教师、青年学生要立足岗位,志存高远,努力成长。中国老年杂志社微信公众号、常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站、江苏理工学院校园主页均给予了相关报道。5月21日,组织“回望百年路,开启新征程”——江苏理工学院第20期公益读书会走进荆川里社区活动,读书会邀请到了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董存田教授、人文学院退休教授冯寿忠、教育学院“妈妈老师”退休副教授程华、图书馆退休副研究员韩君以及社区退休老教师、志愿结对服务对象邱静娴等五位老师共同参与,“五老”代表与青年师生畅谈建党百年感受,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以及珍惜当下美好新生活的愿望。江苏理工学院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对每期读书会都刊发了报道。
组织社区老年人团体心理辅导。5月25日,援助服务项目组联合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心理协会、学生会资助部、电子系学生党支部等学生组织在荆川里社区二楼活动室组织开展了“认识情绪ABC”融社区老年人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援助服务项目组成员、学校离退休处副处长王亚萍提醒社区老年人要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学会觉察日常行为及情绪变化,科普了“情绪ABC”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0位老人分成了五个小组,在组内结合“快乐、生气、焦虑、孤独、幸福”等情绪词语,运用情绪ABC理论,分享各自的老年生活故事。老人们拿起画笔绘出了各自的“人生支持树”,看到了身边的家人、朋友、单位或社区组织都是能够支持自己这棵大树的枝干和叶子,老人们感觉到了社会支持的力量。此活动在省委老干部局网站有宣传报道。
援助服务期间,项目组指导老师、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在内的工作团队建有专门的QQ工作群,项目启动前,对志愿者组织线下培训,项目进行中遇到问题线上随时进行辅导和协助。援助服务实施的这一年中,项目组多次组织志愿者线上线下主题沙龙,交流各自、各组阶段性服务感受及心得体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明确服务目标及重点,群策群力、保质保量出色完成援助服务。
二、成效反响
“岁月如歌”老年人精神慰藉援助服务项目组在申报书中设立了三个主要目标,一是增进人际交往,让社区老年人获得社会支持;二是增强自我存在感和价值感,让社区老年人被尊重;三是整合社会资源,不断优化方案,提升援助服务项目品牌的满意度。这一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紧扣这三个目标,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关注老年人精神慰藉方面的获得感,从问卷调查、个别走访、社区工作人员随机访谈反馈的信息来动态评估我们的援助服务质量,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及社区工作人员对本项目满意度很高,都非常赞赏江苏理工学院离退休处、离退休党工委组织的系列援助服务活动,让社区老年人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融入社区,精准服务。社区老年人人际交往范围缩小,难免产生孤独感。老年人精神慰藉援助服务项目中设计了若干主题是旨在增进社区老年人人际交往的,增加社会参与的,既丰富了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又让老年人有机会坐在在一起回忆过往,很受欢迎。持续6次的缅怀往事小组活动、两期的老年人手机班(第1期持续12次、第2期已完成6次)、1次情绪主题的老年人团体心理辅导、1次主题沙龙、1次主题读书交流分享会等等。社区老年人每周相约来到社区活动室,一起共度1小时,或讲或听,或一起交流学习,增进了老年人与周围人群的联结,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孤独感。问卷调查和个别采访时,老年人表示,“非常高兴,感谢援助服务的老师们、大学生志愿者们,你们很懂得老年人的需求,利用休息时间来社区办这样的活动很新鲜,很有趣,也很有意义,我们都特别喜欢、特别感谢。”
老少互动,双向奔赴。老年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阅历,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老年人精神慰藉援助服务项目非常尊重老年人,注重挖掘老年人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用他们的人生感悟来影响青年大学生成长,老少互动起来,用双赢思维实现双向奔赴。本项目中设计了长期志愿结对上门服务、“读懂中国——讲好初心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我看百年新成就”、“回望百年路、助力新征程”等多次老少互动的主题活动。20位社区老年人(包括江苏理工学院离退休教职工)参与到“二对二”大学生志愿结对服务中,他们每次与结对上门服务的大学生交流1小时,有的老年人还认真“备课”,想好每次要沟通的主题和关键词;主题活动,每次邀请到的老党员讲述初心故事或为党奋斗历程,大学生在倾听的时候,都被老党员们身上彰显的强大精神力量所吸引、深受鼓舞。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反馈说,“某某爷爷或某某奶奶他们年轻的时候做过很多事,吃过很多苦,但他们依然精神矍铄,乐观阳光,对如今的生活充满着感恩。”
协同共创,扩大成果。一年期“岁月如歌”老年人精神慰藉援助服务项目的圆满完成离不开学校、社区的支持,离不开社区老年人、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这是一次很好的团队合作,协同共创的生动案例,很好地传播了“岁月如歌”老年人精神慰藉援助服务项目品牌的影响力。这一年,援助服务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主办方和合作社区通力合作,组稿、投稿20余篇次,中国老年杂志微信公众号、省委老干部局网站、银潮杂志微信公众号、常州电视台《常州老娘舅》栏目、常州手机台、常州老干部局微信公众号、常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网站、常州社区网等平台多次刊发过“岁月如歌”老年人精神慰藉援助服务活动的相关报道,媒体宣传报道扩大影响力的同时,更增强了项目组团队成员的信心。2021年5月,项目组与常州市星原公益组织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申报并获批了2021-2022年钟楼区荷花池街道公益创投项目1项(服务期2021.6-2022.6)。2021年7月,项目申报的“岁月如歌”社区老年人精神慰藉援助服务项目案例获评常州市关爱妇女儿童公益心理咨询服务案例研讨会精品案例一等奖。2021年10月,援助服务项目组在社区“智慧助老”手机班基础上,与校老科协合作提交了“常州市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情况调查研究与策略建议”研究报告,顺利通过了常州市科协软课题研究专项课题评审并予以结项。
三、经验启示
援助服务,积极推动离退休老同志融入社区,获得精神慰藉。截止到10月底,江苏理工学院共有离退休教职工414人,其中党员168人。从2019年开始,学校离退休工作处、离退休党工委就积极谋划推动离退休老同志融入社区工作。2020年疫情之后,学校与钟楼区永红街道荆川里社区、锦阳花苑社区合作开展试点,居住在两个试点社区76名离退休老同志积极参与到“岁月如歌”老年人精神慰藉援助服务活动中,与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既是社区老年人精神慰藉援助服务项目的参与者、见证者,又是最大的受益者。2021年,融入社区试点合作社区已经扩大到钟楼区荷花池街道西新桥社区、钟楼区五星街道花园西村等社区,更多的离退休老同志和社区老年人能够获得精神慰藉援助服务。
整合资源,积极与社会组织、涉老机构合作,协同共创多赢。项目组先后与常州公益助学联合会、常州市星原公益组织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申报公益创投项目,获得民政局、慈善总会项目资金支持。项目组也积极与学校涉老机构关工委、老科协合作,开展课题研究。2021年暑假,利用问卷星面向城市老年人组织“常州市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情况”网络问卷调查,共回收到答卷1861份。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招募援助服务志愿者深入农村,采用纸质问卷及深度访谈的形式走访至少120多位乡村老年人,了解他们在智能技术运用方面的困难及需求,9月底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整理并撰写了“常州市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研究及策略建议”调研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供决策参考,同时这份调研报告也作为省创新重点项目“岁月如歌”老年人精神慰藉援助服务项目延伸材料汇编入册。
爱老助老,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双向互动奔赴。今年重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详幸福晚年。“岁月如歌”社区老年人精神慰藉援助服务项目创造了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老年人的互动,聆听老年人的人生故事,增进隔代人际交往,给居家老年人带去年轻人的活力,大学生志愿者也将尊老孝老敬老之心化为实实在在的爱老助老行动,每一小时的陪伴,或每一次的主题活动,这样日积月累、持续行动的双向奔赴使“岁月如歌”社区老年人精神慰藉援助服务项目意义更为深远。